跳到主要內容

台中學計畫

 

一方面延續「全球在地化」之觀察與思考,作為中部最重要之學術基地,本中心亦非常重視如何透過反饋實踐,與在地需求互相結合;進言之,除了將中部地區作為學理之重要實踐場域,如何協助落實推動「地方創生」之國家發展戰略,思考如何找出不同地方之最佳發展路徑,從實踐「大學社會責任」(USR)之角度來說,本中心也將試圖透過文史整理、產官學接軌、議題工作坊等途徑,努力增進對於地方發展之貢獻。

 

2023

綠旱兩河流域學習:水文與人文田野調查

中興大學USR「團隊綠旱興兩河流域河川守護實驗室」子計畫

彙整綠川在臺中南區段之水文、人文與地方知識,具體執行成果包含收集綠川南區河段文獻史料、執行綠川在地記憶口述訪談、辦理「在地知識轉譯行動:『綠川南區生活史』人文導覽」活動,與拍攝綠川水文航拍影像,為南區綠川的人文歷史留下歷史記憶與記錄。

   

 

2023

臺灣中部地區日治鐵道漢詩現地考察及文化路徑研究計畫

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補助計畫

計畫以日治中部鐵道古典詩為核心,經由現地田調考察,標定鐵道詩作描述的地景位置,建置「日治中部鐵道詩作地圖」,完成「現地調查記錄與分析報告」,並撰述鐵道研究論文、辦理鐵道與文學推廣講座,共同推動臺灣鐵道文化與學術研究。

   

 

2022

臺灣日治鐵道古典詩精選輯注賞析計畫

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補助計畫

本計畫邀集臺灣古典詩研究人員,共同籌組編輯委員會,以「鐵道印象與全通式詩作」、「現代乘車經驗」、「產業經濟活動」、「鐵道沿線觀光」為主題,收集日治時期臺灣鐵道相關古典詩作,選錄100首詩作進行注釋賞析,彙編為《臺灣日治鐵道古典詩精選輯注賞析》一書。於此同時,同時,本計畫亦利用前書彙編過程收集相關鐵道文獻史料為研究素材,撰寫發表若干學術論文。

     

 

2021-2022

捲動擺渡人的時光渡口:共創烏溪、貓羅溪與溪尾寮的河岸農村文化圈

文化部社造多元協力跨域共創補助計畫

梳理出溪尾寮至1920年代其特有的「擺渡人」文化地理景觀,全案以三大目標為核心:一、盤點地方知識並活化開發;二、提升在地文化特色;三、凝結里民的在地認同。團隊致力於在社區當地執行耆老記憶口述訪談、照片文獻徵集、藉由擺渡人竹筏系列活動強化地方的歷史文化特色,並藉由青銀繪本課程、影音成果展、社區志工培力等方式凝聚里民的社區認同。

  

 

2021

消失的擺渡人:烏溪、貓羅溪與溪尾寮之田野歷史記憶

文化部補助計畫

以台中市烏日區溪尾里為計畫核心場域,兼及近鄰的烏溪、貓羅溪河段,執行田調口述訪談紀錄、歷史文獻與老照片徵集等工作。主要以溪尾寮歷史發展、重大史事、生活記憶為主軸,邀請耆老賢達進行口述訪談,並整理出訪談逐字稿,為在地歷史記憶留下彌足珍貴的紀錄。於此同時,本計畫亦徵集歷史老照片,並至農林航空測量所調取溪尾寮地區航空拍攝照片,據此撰文紀錄照片背後的歷史記憶與在地故事。

    

 

2020-2021

清流部落賽德克族風華再現計畫

教育部補助大學特色類萌芽型USR計畫

本計畫以南投清流部落為場域,綜合其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,從賽德克族人在地視點,重新探索其文化價值和內涵,並以「文化永續」為出發點,由教師帶領學生以跨系所和跨團隊方式深入社區,參與並協助部落發展。執行目標包括「歷史文化數位計畫」與「歷史導覽APP」,前者主要進行口述訪談、文獻徵集與紀錄片拍攝,並透過數位加值應用,轉化為多元呈現的「霧社事件及其後記憶庫」網站,同時透過老幼共學「說故事活動」,編撰賽德克族語的兒童繪本,做為部落文化傳承的輔助教材,至於後者則以更多元的賽德克族文化及清流部落發展歷史為基礎,結合以霧社事件為主題的「餘生紀念館」展示內容。

     

 

2020

第一廣場(東協廣場)轉型期(2016-19)台中舊城區空間記憶踏查

文化部補助計畫

以東協廣場及中區綠川里、繼光里為空間範圍,針對東協廣場轉型期,邀請廣場商家、NGO團體及外籍移工等進行口述訪談記錄,並徵集相關照片,紀錄東協廣場發展歷程、歷史記憶與空間變化。同時彙整前述訪談徵集成果,在中興大學辦理1場「東協廣場變遷影像展」,帶動本校師生與地方居民,關注東協廣場轉型與移工消費客群涉入地方發展等公共議題。

   

 

2020-2022

台灣大道的舊城區計畫

中興大學USR Hub計畫

以「STEAM教育機器人」為核心思考台中市中區再生突破,一方面落實本校「在地連結」與「人才培育」USR理念,希望藉此活絡台中中區商圈經濟,串連在地社區參與地方議題討論;本計畫並結合台中市電子街、自由路及繼光街三大商圈與台中市政府經發局,於2020-2022年辦理「機器人大賽」,期望透過產官學結合為電子街商圈注入新能量並帶來多元發展可能。

  

 

2019

台中學國際研討會

本校法政學院主辦

會議主題為「創新城市、共融台中」,以台中在地化MIT(行銷Marketing、創新Innovation、轉型Transformation)為主軸,融入關於地方創生與共榮社會、區域治理與城市發展、人文歷史與地方實踐、經濟產業與環境保育等多元議題,共同探討關於台中的過去、現在到未來的發展軌跡,同時首創「一句話代表台中的Slogan競賽」、「2050的台中樣貌學生繪畫競賽」,用庶民的語言和繪畫來帶出台中學的特色。

    

 

2019

台中舊城數位現地導覽工作坊

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學習型城市計畫

本計畫以台中市第二市場、第三市場和第五市場為核心,兼及市場週邊之舊城區文化資產景點,辦理6場共12天的「台中舊城數位現地導覽工作坊」;活動核心目標包括:(1)提升文化知識,涵養在地認同:邀請在地文史學者與作家以深入淺出方式授課,闡述重要文化資產之歷史背景、文化意涵與保存議題,鼓勵學員參與舊城區再生與導覽工作;(2)培訓文化觀光導覽技能:藉由走讀相關文化資產景點,體驗並觀摩學習文化導覽之專業技巧與應注意事項;(3)掌握團體導覽數位工具應用能力:透過電腦實作課程,教導學員從學習歷史圖像檢索、線上遊程路線規劃,以掌握團體導覽數位工具應用之相關技能。

  

 

2018-2019

黑手變Maker:台中市東區「黑手仔堀文化圈」困境翻轉與產業鏈整建計畫

中興大學USR種子計畫

結合本校文學院、管理學院、農學院、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、建國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等相關專業師資,涵蓋與課程,4門專業課程並開設1門微型課程,配合台中市政府推動東區「自由路五金電料商圈」,以商圈管理委員會為主要合作夥伴,舉辦主題性實作工作坊並進行實地踏查與田調訪談,除瞭解「黑手仔堀」歷史脈絡與文化特色,並針對產業升級、社區營造及政府補助申請等方面提供協助,以突破「世代接替困境、產業服務提升、社區意象缺乏」等社區發展挑戰。

  

 

2018-2021

美學社區:以台中市外埔區馬鳴埔為實踐場域計畫

中興大學USR Hub計畫

與本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白慧涓教授合作執行,目標在持續進行老幼共學,同時兼顧人文生命史、食農生態、農村人文等主題。

  

 

2017

台中學國際研討會

中興大學USR Hub計畫

會議邀請英國、美國、德國、印尼、香港、南韓等6國學者專家來台交流,以「人智學」為核心,建構「人智台中學」的研究體系,透過系統性歸納、整理過去累積的研究成果,透過總論類、都市發展、城市觀察、環境保育、人文歷史、產業發展等6大子題,構築台中學知識共通框架,同時規劃「城市導覽」,以城市的實地查勘了解在地歷史與文化。